1 引言

最近回测策略时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刷到个视频,说散户拿不住牛股,震荡几下就跑了,大肉都没吃着。其实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股票一旦起飞,真能拿住的人非常少。无论基本面、技术面还是消息面,中间都有太多下车点。这篇就聊聊,为什么我们总是卖飞,以及能怎么改。 ## 2 实操复盘

以下是这波大牛市里,我买过的最好的一支股票,问题是在它涨的过程中我一直卖,还没涨起来就卖掉了大部分。我的操作如图:

红色是买入点,绿色是卖出点,蓝色是仓位。可以看到从 24 年初我就开始买,在将近一年的横盘微跌中一直加仓;7 月开始涨,我就开始卖,涨了还没三分之一,我已经卖掉大半了——典型卖飞。这种情况下收益是 61%(不计本金)。

3 最好的操作

这种情况下最赚钱的策略是持有。假设我在第一次操作时就把用在这支股票上的所有资金买入,并在最后一次操作时全部卖出,相当于一直满仓,这种情况下的收益是 258%。

但实话说,谁也没有后眼。一支从来没买过的股票,也不会一开始就满仓。只是想说明:最大的损失并不是选错股,而是没拿住好股。

4 回测规则交易

你也可以说,可能就是我目光短浅,心理素质不行……于是我测了 MACD、KDJ 等策略。同一支股票,同一时间段,趋势行情下任何顺势策略都会看上去不错,但和“买入并持有”相比都差很多,目前还没发现有什么又简单效果又好的策略。

于是我改进了一下 KDJ 策略,效果如下:

后期一直在涨,K/D/J 线都没有下来过,不会触发买入;而 J 长期处于高位,又会不断触发卖出。又尝试了:用周线减小波动、只在 J 值下穿且之前大于 80 时卖出……但仍逃不过高位震荡时的卖出触发。

随着不断修改策略,收益从 115% 提升到 185%,但风险也逐步上升,并且依然不如一直持有效果好。

而这些修改本质上是在加大风险。如果一直忽略卖出信号,当它哪天真的跌下来时,可能还会把它看成“倒车接人”。

5 其它因素

上面只考虑技术面,再看基本面和消息面:这支股票没涨前市值就上千亿,这样规模还能翻几倍的并不常见;毛利率并不高,高估值难持续;虽然增长漂亮,但不一定持续。卖飞很多时候是因为它有点“离谱”了。

消息面的角度,从四月初的股价也能看到,这支股票受中美贸易影响较大,很多事件也会影响决策。当然,也可以说主要看动量、趋势,但如果挡住后面不看,在六七月份谁也不知道它会涨还是跌。

6 分析

所以有时候会觉得“卖飞”是一种常态。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震荡市,很难第一次就处理好这种少见的大行情。

有时策略在牛熊切换中变化,就像小时候的“打手板”。因为卖飞而害怕错过,于是一步步提高风险偏好,最后反而把自己推到危险一侧。经过一般时间牛市,人盘感可能就被扭曲了,比如上面我修改过的 KDJ 策略,在非牛市的场景下效果都比未修改 KDJ 更差。

7 改进的方法

相到一些应对方法:

  • 明确策略适用的市场环境:在回测和修改策略时,先定义它是针对上行、震荡还是下行,然后为不同环境设计不同策略——目前还没有简单策略可以牛熊通吃。
  • 明确个人风格与偏差点:乐观的人牛市做得好,熊市易受伤;谨慎的人则相反;振荡中技术强的人能赚波段,但趋势行情容易不断下车。了解自己在哪种行情会犯错,并提前补位。
  • 分层止盈,留点仓位:比如先拿回本金,剩余仓位分为“纪律仓”和“底仓”。底仓不轻易卖,除非基本面逻辑崩溃,避免“全卖后原地起飞”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