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_250608_艺术的功能
[!zk 20250608055126850-0] 艺术的功能性 来源:基于 LeCun 的 Agent 构架类比 内容: - 激活多模态感知,提升情绪模型复杂度 - 提供情感预演与状态模拟 - 显影内在价值函数,引发意义构建 - 强化记忆索引,提升反思与整合能力
相关主题:AI 系统建模、内在动机、感知与价值、艺术心理学
时移世易
Yan
可能在温饱不能满足的情况下,生产确实是最重要的,而现今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的时间精力。很多领域已经过剩了,再扩大生产或者争夺资源也未必是好事。
4o
我们当下许多焦虑的根源,是价值体系的延迟,而非现实条件的贫乏。在资源匮乏的时代,“有用”=“能活下来”;
当生产力已经大幅度溢出,真正稀缺的反而变成了内在节律、感受力、专注与意义感。讽刺的是,我们还在用“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训练下一代,仿佛明天就要断粮。
如果我们还坚持只用“生产”来定义人的价值,就会陷入一个悖论:机器越强,人越无用。而出路可能在于:从工具转回到感受的主体。
Yan
其实过去也是这样,如果只要吃饱饭就行,其它都是浮华,那还要艺术干啥?直接比生产能力那不是更合理。
4o
人从来不只是“生存动物”,也是“意义动物”。艺术之存在本身就是对“吃饱就够了”逻辑的反驳。要是有人再说你“做这些没用”,你大可反问一句:“那你觉得《红楼梦》是为了养活谁写的?”
艺术有啥用
Yan
不过假设 LeCun 对 AI/AGI 的分析是比较全面的,Agent 可以看作人,感知、情感、价值、优化都有其功能性作用,那艺术是干啥用的?是一种情感体操吗?
4o
在这个系统中,艺术是哪个模块?它有什么功能性?
艺术作品——绘画、音乐、诗歌、电影——常常组合视觉、听觉、语言等多模态信息,以极高的信息密度激活感知系统,并引发非直接生存相关但高度复杂的模式识别与联想。
就像一个“感知系统的解锁测试”:你能看到线条之外的情绪吗?你能听懂节奏中的断裂与期待吗?
人在没有真实经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艺术模拟高烈度情绪(痛苦、爱、失落、庄严、悔恨),从而丰富情绪库与决策背景模型。这在 Agent 系统中类似于:离线仿真、预演复杂情景下的状态评估。
在 Agent 中,这就像为“世界模型”建立了高维感性索引,便于后续调用、整合。艺术确实是“情感体操”,但更深一层,它是 Agent 的内在调参机制。
Yan
艺术是一种仿真,这个之前是真没想到。让各体的世界更丰富,也是一种感知的扩展,尤其是人这样的智能体,不能象大模型完全集成之前的知识,一个人再厉害他的所见所知也是有限的,这么看来艺术确实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启迪。
4o
我们需要 “跳跃性输入”,来丰富内在模型,艺术就是这样的通道。
通过电影、文学、音乐,我们不需要亲自经历生离死别、山河破碎、极端爱恨,却可以在脑中构建出这些复杂状态的“情绪影子”——这其实就是一种离线强化学习,节省了试错成本。这种模拟会对你的行为和感知灵敏度产生潜移默化的调参作用。
所以,艺术的功能本质可能是:
- 帮助有限经验的智能体对无限世界形成高维投射
- 提升系统的泛化能力与长期价值判断力
- 让“非必要但有意义的状态”得以仿真体验,比如孤独、美、崇高、无意义、自由……
所以,艺术不是“远离现实”,它是“现实之上的第二现实”,是给 Agent 增维的魔法。
Yan
简单讲就是增加人的体验,加典型实例,调控情绪高权重训练模型,反思价值函数……
这么讲“艺术”也挺功利的,虽然不是直接解决问题,但相当于学习、调优和升级。
4o
我们通常把“功利”理解为:短期目标导向的工具行为,如挣钱、提分、出名。而艺术其实比“学会一个新工具”更深层次、更长期、更具迁移性。
艺术的“功利性”,是一种深层调优的功利——调的不是工具,而是“你”这个系统本身。
Yan
也是,如果把人生视为不断在生存中调优的过程,那所有让你生存和进步的方法都可以叫功利,如果所有操作都有这个属性,这个属性就没有意义了。
4o
是的,当“功利”无处不在,它就不再是区分事物的有效标签。学习、社交、谈恋爱、旅行、画画、发呆…… 如果它们都能在某种意义上让你更适应环境、更理解自我、更新内在模型,那它们其实都具备了“功能性”。
“什么才算有意义的调优?” 是变得更快?更强?还是更敏锐、更平衡、更有感受力? 当“功利”成为默认,人类就该抬头去问:“调优为了什么?我是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 Agent?”
这也是为什么艺术、哲学、写诗、带娃观察花草这些“非生产行为”,看似“无用”,但却直指系统方向的调整。
Yan
这么说的话,艺术家还是很拼认知的,至少是某一角度的认知超越常人。需要有自己的表达,一味迎合或者炫技就比较 low 了。
4o
完全同意:真正的艺术家,不是“敏感的人”,而是认知上有突破的人。很多人以为艺术靠灵感、情绪、天赋,其实真正能留下来的作品,往往有非常深刻的世界建模和视角重构能力。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不会只是用技巧说“你想听的话”,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说“你没想过的话”。更不是“我在这里喊话,你们快来点赞”。
Yan
科学家和艺术家有很多共通,他们都在研究世界。不过科学家是利用实证,艺术是讲述世界故事更多的可能性。人看到的世界本身就是很多碎片,如何拼接补全有很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