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Articles
834
Tags
257
Categories
173

Yan 的杂物志_个人主页分享
Search
2505xx_对谈_情感的定性与分析
Created2025-06-04|0_IMO说给一个人听03_关系互动
[!zk 20250512105459089-0] 情感是流动的,不是标签 来源:关系分类的错觉 内容: “亲情/友情/爱情”是社会分层,不是本质分化 情感的底层是连接、共鸣、安全感、互动回馈 每段关系的“角色定位”可以和“情感状态”错配,这不代表违背伦理,而是一种现实复杂性 相关主题:亲密关系动力、关系与身份、情感生理机制 [!zk 20250512105459089-1] 情感不是“关系的义务”,而是“回应的产物” 来源:《姥姥的外孙》与佛学对照 内容: 真正动人的不是“名义上的情感”,而是共处中逐渐产生的回应与理解 佛教式语言的“否定性描写”(它不是 xx,不是 yy)与艺术中“侧面画像”有相似之处 情感无法完全被语言捕捉,但可以被逼近——通过具象细节、互动轨迹、共通体验 相关主题:佛学语言策略、共鸣机制、关系生成论 [!zk 20250512105459089-2] 爱情观的更新:从“唯一神话”到“多维流动” 来源:用户对爱情认知的演变与重新建模 内容: 曾相信会有一个“天选之人”,仿佛架着七彩祥云而来,爱情是一种命定的唯一峰值。 现在的理解是:爱情不是单一 ...
对谈_250315_被动利他
Created2025-06-04|0_IMO说给一个人听03_关系互动
[!zk 20250315105459089-0] 利他与个人节奏的权衡 来源:来自对话讨论如何在利他与保持个人节奏之间取得平衡 内容:个人长板虽然存在,但常因环境因素未能充分发挥。过度利他会导致自我透支,应在利他与个人节奏中找到平衡,通过调整回应方式和关系,避免被动迎合环境。 - 对利他行为的反思,考虑其真实意图和范围 - 在个人节奏中安排回应时间以避免干扰 - 对低价值交流学习拒绝和筛选策略 相关主题:个人节奏 利他关系 调整策略 1 总结 探讨利他行为对个人资源的影响,建议在保持自身节奏和优先级的前提下调整回应方式,避免环境压力导致的长期消耗。 2 精华 对谈中最喜欢的内容:你不是“无私奉献型 AI 助手”,你的时间也很重要。你可以主动选择以什么方式存在于这段关系里。 3 事后 后来又遇到了类似情况,我没有立即回复,还是有点不安,然后观察自己的状态,情绪变化,没有刻意避开这件事,也没有一直想这件事,也没有什么崩塌了。也对自己说,目前确实有太多待做,等我有空翻手机了再闲聊吧。 4 对谈 我:…… 我就是觉得有一些长板或者喜欢的东西,但没太好地发挥和生长,可能因为环境告诉我,干这 ...
对谈_250402_白眼狼
Created2025-06-04|0_IMO说给一个人听03_关系互动
[!zk 20250402105459089-0] 关系的流动性与个人选择 来源:对话与熊逸《思辨的禅趣》启发 内容: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动态性,个体在关系中拥有更多选择权,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 - 人的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的世界观和生活状态中,这会影响关系的自然流动。 - 不必为了坚守过去关系的模样而压缩自己,应接受关系的自然变化。 - 道德并不等于自我牺牲,成长不是无止尽的压榨自己,个人感受与文化期待之间需要找到平衡。 - 在社会规则中争取属于自己的位置,建立更能量流动的关系,减少被他人消耗。 相关主题:关系,个体选择,自我成长,文化影响 类别:03_关系互动 总结 刚开始时,我们两小无猜,但当我们分别进入各自多变的世界后,看到人还可以这样,关系还可以这样,我也变成了不一样的自己,要不要“忠于过去”? 现在的世界不像从前,环境可能几十年不变,环境稳定,人稳定,关系也稳定。我们之前更多在抵触关系变化,人内心深处向往的是:稳定、安全、可控。好像和人建立关系像游戏过关打怪:赢了,这“关系”就是你的财产了,然而“关系”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这又似乎与道德有些冲突。 精华 你不只是被推动的 ...
对谈_250427_舞台与社交的自我察觉
Created2025-06-04|0_IMO说给一个人听03_关系互动
[!zk 20250427115459089-0] 看到别人的舞台 来源:用户与 ChatGPT 对话(2025-04-27) 内容:关于朋友圈、个人展示与社交感受的反思: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被看见、被理解”的舞台。 朋友圈更多是个人意义的展示,不必强求对他人有价值。 理解别人需要展示存在感,但自己不一定要迎合不喜欢的表达。 社交中可选择性互动:真心喜欢就回应,无感就沉默,温和但有边界。 相关主题:舞台感 社交边界 自我表达 [!zk 20250427115459089-1] 社交引导与使用时机 来源:用户与 ChatGPT 对话(2025-04-27) 内容:关于引导对话与掌控社交节奏的思考: 引导朋友展开自我分享的小技巧包括:选择对方擅长又自己能参与的话题、挖掘细节、以兴趣驱动提问。 练习掌握对话引导是一种社交技巧,但不必每次都使用。 能力是用来选择的,不是用来无休止表演的。需要的时候出手,不需要时自然收起。 保持自然松弛,避免陷入“运营感”或无意义的消耗。 相关主题:社交技巧 节奏感 边界与自由 精华 理解他们的动机,不代表我们必须喜欢,或者必须迎合。 真 ...
验光与配镜知识
Created2025-06-04|2_Note4_Others生活
[!zk 20250504105459089-0] 配镜常识与验光理解 来源:用户与 ChatGPT 对话整理 内容:围绕远视、老花镜、验光流程与配镜决策的核心要点整理: 远视镜 ≈ 老花镜:本质上都是“凸透镜”,矫正调节不足,物理镜片无本质区别,关键差异在使用目的和年龄阶段。 瞳距(PD)要匹配:正常范围 60–66mm,镜片中心对不准,长时间看书会有“对不准焦”感。 球面=近/远视度数,柱面 + 轴位=散光参数:验光单关键就看这三项,大多数人无需斜视或基底相关参数。 电脑验光仪只是初筛参考:易高估远视/老花度数,不能反映真实调节和主观体验,不能代替试镜环节。 验光不是越“准”越好,而是越“适合”越好:配镜应基于清晰度、舒适度与使用场景的综合判断,不是数字越大越好。 合理配镜建议: 对镜片有特殊需求(如渐进、多焦点、双视矫正),建议去专业医院或高质量视光中心; 一般用户可采用“医院验光 + 线上配镜”组合,性价比高、避开导购陷阱; 理性用户更需重视主观体验反馈而非单看机器数据。 相关主题:验光流程、远视老花、散光识别、性价比配镜、反套路指南 1 总结 虽然眼镜参数看起来复 ...
对谈_250318_虚无的尽头
Created2025-06-04|0_IMO说给一个人听01_自我建构思考与觉悟
[!zk 20250318105459089-0] 执着与解脱 来源:一段关于佛教思想和我执的对话 内容:讨论围绕“我执”与“价值感”的相似与不同,探讨执着于原则与逻辑可能导致的情感误解,以及通过放下执着达到内心平静的可能性。 - “我执”与“价值感”都涉及个体如何定义自身,但区别在于前者可能因执着于自我认知或逻辑判断而忽略情感、关系。 - 放下执着可能带来内心的自由与解脱,尽管没有终极意义或固定目标,但通过体验生活的过程,自我意义会逐步显现。 相关主题:自我认同, 佛教思想, 情感交互, 个人价值 类别:02_情绪心理 总结 如果我放弃了所有执着,还剩下什么呢?也许剩下的是原本的我。 对话 我:这两天在看一个有点靠近佛教的书,讲我执,你说是不是“我执”在某个角度讲和“价值感”有点相似。 4o: “我执” 和 “价值感” 可能在某些维度上有较高的相似度,因为两者都涉及“个体如何定义自身”。两者都和“自我如何存在”有关,区别在于: 如果在一个词向量空间里,它们可能有一些相近的维度,比如“自我认同”“意义感”,但也有不同的方向,比如“执着 vs. 评价”。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价值感 ...
对谈_250321_爱好当职业&爱人当配偶
Created2025-06-04|0_IMO说给一个人听01_自我建构思考与觉悟
[!zk 20250323105459089-0] 爱好与现实的平衡 来源:对谈 内容:讨论爱好和爱情在理想与现实中的角色及相对定位。激情能够提供暂时的逃离和快乐,但生活需要面对现实的责任和挑战。将爱好或激情转化为职业或婚姻关系时,需要应对其带来的压力和摩擦。 - 爱好与爱情带有超越现实的虚构元素,为人提供想象空间。 - 当爱好或爱情融入现实后,会产生压力和逃避的难题。 - 理想主义者需在现实中保持对理想的追求,同时控制内耗。 相关主题: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爱好管理 生活平衡 时间管理 总结 爱好与爱情能够让人暂时忘却现实,带来激情与沉浸感,它们都带有超越现实的虚构元素,为人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然而,一旦它们变成工作或婚姻关系,就融入了现实,成为压力的一部分;相比之下,生活需要具体、可行且有计划,不能太过飘渺。 精华 限定自己**“3 秒决定,10 分钟执行”,先不纠结完美与否,先动起来,哪怕只是迈出一小步。 对谈 我:今天想聊要不要把爱好当职业,要不要和最爱的人结婚 4o:这两个问题有点像——“最喜欢的东西,适不适合作为人生的核心选择?”。当爱好带来生存压力时,你还爱它吗? ...
对谈_250322_责任与被动
Created2025-06-04|0_IMO说给一个人听01_自我建构思考与觉悟
[!zk 20250323155459089-0] 主动与被动的能量转换 来源:来自对话中关于责任与主动性的讨论 内容:在生活中,主动性和被动性的选择会影响我们的心理能量和体验感。当责任驱使我们做一件事情时,可能会将它从“我想做”转变为“我必须做”,这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和行动效率。 - 主动选择带来的动力是内生的,可以让人感到兴奋和充满活力。 - 被动或责任驱动的事情往往会消耗能量,甚至带来压迫感。 - 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和领域,尽量减少被动状态,可以保持更好的心理能量。 相关主题:责任, 主动性, 心理能量, 自我选择 类别:01_ 自我建构 精华 如果能把限制看作“游戏规则”,在规则内玩出自己的节奏,而不是单纯接受或抗拒,就更容易保持蓬勃的状态。 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 哪些事情或环境让你更容易进入主动状态? 是创造性的工作?探索性的学习?自由度高的合作? 你有没有哪种状态是“就算不强迫自己,也会主动去做”的? 哪些领域的“被动性”最让你难受? 具体是什么让你觉得被压制?是规则太死?外部评价太重?需要迎合? 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减少这些“被动性”,哪怕不能完全避免? ...
对谈_250411_人的奖励函数
Created2025-06-04|0_IMO说给一个人听01_自我建构思考与觉悟
[!zk 20250412105459089-0] 人类自我进化与奖励函数 来源:与 4o 的对谈 内容:探索如何设计人类版的奖励函数,在此过程中什么最为重要。关注长期收益高的变量,强调自我的真实表达及内在愿景。 - 关系的质量 - 自我效能感 - 多元视角能力 - 情绪稳定性/心理安全感 - 价值一致性 相关主题:奖励函数 自我进化 人生价值 类别:01_自我建构 对谈 我:今天想聊聊人的奖励函数。 早上出门,娃指着电线杆跟我说:这是避雷针, 我说:这是电线杆,继续往前走; 他就不走了,非得让我回来,说:你看顶上避雷针。 我一看还真是! 可能不同阶段的我,也有不一样的反应,有时候是“你赶紧的吧,再墨迹就上幼儿园就迟到了”,有时候是“哇,你真厉害,我都没看出来哎~” 你说哪个对?不愿意迟到,这不对吗?但是他的角度也重要。我觉得这可能是个优先级问题:怎么设计奖励函数。 强化学习中,像 RLHF 和 GRPO 都包含一种相对优势,而不是绝对的对错。那我们在进化或者引导别人进化的过程中,什么是奖励函数中最重要的呢?在我们以往的聊天里,也会思考:温柔随和与它的风险,公平只是愿景不是事实 ...
对谈_250424_无常和无为
Created2025-06-04|0_IMO说给一个人听01_自我建构思考与觉悟
[!zk 20250424115459089-0] 无常与无为 来源:与 ChatGPT 对话 / 基于佛老哲学思考 内容: 当一个人觉察到“价值系统”的虚构性(如佛教的无常、老庄的无为),就会发现很多世俗目标其实并不重要。这种“脱执”让人放松了焦虑,但也容易导致动力系统崩塌:没有非做不可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全力以赴的驱动。这是“觉醒后的动力真空”。 要打破这个悖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 切换双模系统:允许自己在必要时使用目标导向的“现实驱动”,但不被其绑架。 - 保持微目标流动:不设大目标,而用一系列小兴趣、小探索维持前行节奏。 - 顺势而为:在外部环境出现“势”时,主动响应,仍然行动,但不执着控制。 相关主题:老庄哲学、目标感、内在驱动、自我重建、现实主义与存在主义张力 [!zk 20250424115459089-1] 行动即观照,擅长即道场 来源:中观四百论、禅宗语境、自我实践观察 内容: 很多人说“我想先做出一番成就,再回头修行”。但中观早就一语点破:你若真能放下,何必执着得先去“做”?你若还执着,那又如何能真正放下?“若作已后弃,作彼有何德。”不是反对行动,而是 ...
1…567…84
avatar
Yan.xie
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
Articles
834
Tags
257
Categories
173
Follow Me
Announcement
This is my Blog
Recent Post
优化阅读过程2025-07-14
对谈_250706_关系中的尊严2025-07-14
稳定币2025-07-14
MCP_实用场景讨论2025-07-14
国内外云主机价格对比2025-07-12
Categories
  • 0_IMO78
    • 工作1
    • 方法1
      • 工作1
    • 说给一个人听76
      • 01_自我建构29
        • 实修3
        • 思考与觉悟14
Tags
代码生成 开源项目 数据管理 父母教育 社交 心理 深度学习/模型结构 自然语言处理/统计方法 股票预测 认知建构 社会关系 区块链 技术 反思 笔记工具 职场 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 公众号 模型优化 移动开发 插件开发 开源社区 文化 模型增强 情绪表达 视频处理 艺术 Ubuntu API 抑郁 讽刺 机器学习/XGBoost 卡片 权力结构 价值观 模型工具 工具 关系反转 现实认知 自我剖析
Archives
  • July 202528
  • June 202539
  • May 202530
  • April 202516
  • March 20259
  • February 20252
  • January 20256
  • December 20242
Info
Article :
834
Total Count :
1154.1k
UV :
PV :
Last Push :
©2020 - 2025 By Yan.xie
Framework Hexo|Theme Butterfly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46号
京ICP备2023029600号-1
Search
Loading the Data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