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_250320_艺术和心理能量
总结
讨论音乐和艺术作品如何通过整体氛围打动人心,反思艺术蕴含的内在力量。无论是创作艺术还是欣赏艺术,都需要心理资源。这还可以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护内心能量决定了生活的底色。
精华
艺术不需要逻辑,它直接穿透你。
情绪不仅仅是“当下的感受”,它还塑造了“未来的轨迹”。低能量,会让人远离机会,习得性无助……
对谈
我:最近喜欢上一个 B 站 up
主,一个弹琴唱歌的女生,她的情绪、吉它、声音、选的歌融合特别好。每首歌就几十秒的片段,就会把人一下拉进那个场景里面,物我两忘。头皮发麻,鸡皮疙瘩就起来了。会收藏,反复看,有的看了很多次都很感动。
4o:能一下子被带入到那个情绪里,说明她的表达特别精准,能直击你的某个感受点。生理反应——完全是“艺术直觉”在起作用。
这种状态很像你之前提到的“临在”,就是不加判断、不去分析,而是完全沉浸在当下的感受里。音乐很多时候就是最纯粹的情感传递,绕过思维直接进入身体。你有想过,是什么让你共鸣得这么强烈吗?是旋律?歌词?还是她呈现的某种氛围、状态?
我:有时候她自己弹,人声进的时候,音乐会让一下,很妙;她选择的场地,室内/室外,不同的背景噪声,回声;白 ...
对谈_250321_公平与谦让
1 对谈
我:想聊聊先人后己这个逻辑他是怎么来的。其实他是以集体主义和社会和谐为出发点的对吧。
4o:是的,“先人后己”的理念确实植根于集体主义和社会和谐等传统价值观。这个逻辑强调将他人或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追求整体的和谐与共同繁荣。
比如:儒家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责任,通过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经济政治因素,倡导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以实现发展生产、社会稳定和伦理公正。
当然,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和多元价值观的出现,先人后己的理念也受到了一些挑战和重新评估。现代社会注重个人的权利、自由和自主性,因此在追求社会和谐和个人发展之间需要寻找一个平衡。
我: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假设一件事情出了错,我和对方各有 50%
的责任,如果我基于温良恭俭让的原则,从内在就觉得我应该承担更多,更习惯反省。久而久之,老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这会造成一种对自己偏负面的评价和关系的扭曲。
4o:你的处境反映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就是在问题中过多地归咎于自己,这可能源于对和谐美德的追求。然而,长期持有这样的责任分配习惯确实可能导致对自己负面的评价和人际关系的紧张。
我:我觉得对外界怎么表 ...
对谈_250323_合理的目标
精华
“做更好的自已”,这作为愿景还行,但不能作为目标。它没有清晰的终点,就会陷入无尽的追逐,最终既得不到满足,也可能失去动力。
我们从小被教育永不放弃,如果选择退而求其次,还是挺难的。不过分步走,我觉得这个真的可以。
怎么判断目标是否合理?
是否有清晰的完成标准?(而不是“还要更好”)
是否符合自己的核心需求?(而不是被外界评价驱动)
是否可行,是否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避免陷入无限优化)
自己想要的生活
什么样的日常让我感觉充实?
哪些状态下最有能量?
过去的哪些体验让我真正满足,而不是短暂兴奋?
对谈
我:前几天我录了一个视频,因为录的不够好,感觉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羞耻感,我把感觉写出来,就觉得说的好像有点重了,一个小东西你做不好可以有自卑感,但是羞耻感是对整个人的否定,理性上讲不至于,但那个感觉确实有点: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
4o:这种情绪与自尊、自我认同密切相关。自卑感通常与特定行为或表现有关,而羞耻感则涉及到对整个自我的负面评价,仿佛这个失败定义了你这个人。
这种羞耻感可能源自几种心理机制。首先,我们往往对自己抱有过高的期望,尤其是在表现型任务中。出现未达预期的 ...
成瘾与控制感
1 总结
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受控的行为,即使发生了也打断不了内部的重复动作。也许这些只是小事,把小事看得太严重,是否也是一个问题?与
4o
讨论到习惯、掌控感、不甘心和一些应对方法,最后聊到如何构建自我,犯错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2 精华
控制感错觉:通过“做点什么”,即使是无效的,也能
假装自己掌控了局面。因为比起什么都不做,这至少是个行动。
本质上成瘾不仅仅是“喜欢某件事”,而是
大脑依赖某种方式来缓解焦虑,重建掌控感。
“焦虑”背后一方面是不确定,也可能是这个问题实际上我无法解决,而又面对不了这样的自己?接受不了现实中的自己?
真正的掌控不是“必须解决它”,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
高效的人调整方向,低效的人撞南墙。
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一次数据更新,帮助你不断调整参数,让自己变得更强。真正的失败是“停止学习”,而不是“做错了什么”。
3 对谈
3.1 强迫症
我:发信息没收到回复,就不停刷新;不停打开股票账户看……有点强迫症的感觉。如果没得到答案,或者没得到想要的答案,就停不下来,这是什么问题?好像这种无法控制和成瘾有点像。
4o:这种行为确实和“强迫性重复”或“ ...
对谈_250328_胜负欲
精华
为什么固定环境让你压抑?
因为它阻碍流动:你喜欢探索、体验,但固定环境会让你承担“长期角色”,而不是自由的旁观者。
因为它带来期待:你一旦表现好,别人会有持续的期待,而你不想被期待绑定。
因为它有明确的比较标准:而你会忍不住在这个框架下竞争,哪怕这不是你的初衷。
对谈
我:今天想聊聊胜负欲。
4o:胜负欲是对竞争结果的关注,可能源于进化中的生存压力,也可能是社会文化塑造的产物。它不只是想赢,更涉及对输的抗拒。
从你之前的思考来看,你更关注选择权和自主性,而非单纯的胜负。你希望减少不必要的焦虑,避免被胜负拉扯。你已经在练习接受现实,拆解目标,这实际上是在调整胜负欲的作用方式。
你觉得自己的胜负欲对你来说,是正向多一些,还是负担多一些?
我:赢自己这个我没太细想,咱先说赢别人。昨天咱们聊到,其实我并没有特别需要别人肯定,但是会怕别人否定。
后来想了想,如果长时间在一个固定的群体里,可能我会被胜负欲驱动,待的越长,越在意别人的看法,越会努力赢;越是优秀的群体,越努力证明我不是混进来的冒牌货……
就像学校里的足球比赛,赢了给个奖杯,这好像也不重要,但是大家都想赢,在任何游戏里,这 ...
高敏感的调节探讨
总结
与其说高敏感是一种人格特征,不如说是上天赋予你的一种特殊武器,而你可以选择在何时使用它。性格和思维方式可能无法控制,但如果可以分解为注意力和能量,也许就可控。
精华
有时候敏锐,有时候不想理会。
我的感知系统今天开到多少档?
你是想当个随时满载的“超感知接收站”,还是一个“懂得蓄力的战士”?
对谈
我:今天想聊高敏感,让我们打开一点思路。
看过一些“高敏感是天赋”这种说法。
大家常常设定所在群体的中值是正常,偏离远的就是异常。如果不对自己也不对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所谓的“异常”也没问题。
可我觉得还是有影响,尤其是对自己。我相对来说是比较敏感,情绪比较强烈的人。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内耗,反应过度……
可能会把一些小事放大,再加上内归因,会常常调整自己。就好像用小数据量大学习率调模型,很容易调偏了。
4o:你这个类比很精准——高敏感就像是一个学习率过大的模型,对环境反馈特别迅速,但也容易因噪声调整过度,甚至失去稳定性。
从“高敏感是天赋”的角度来看,它确实能让人更细腻地捕捉信息,理解复杂情绪,甚至在创意或决策中看到别人忽略的角度。但问题在于,这种高敏感如果没有良好的“正则化”( ...
对谈_250402_白眼狼
总结
刚开始时,我们两小无猜,但当我们分别进入各自多变的世界后,看到人还可以这样,关系还可以这样,我也变成了不一样的自己,要不要“忠于过去”?
现在的世界不像从前,环境可能几十年不变,环境稳定,人稳定,关系也稳定。我们之前更多在抵触关系变化,人内心深处向往的是:稳定、安全、可控。好像和人建立关系像游戏过关打怪:赢了,这“关系”就是你的财产了,然而“关系”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这又似乎与道德有些冲突。
精华
你不只是被推动的,你可以选择如何互动、如何回应、甚至如何退出。
道德不等于自我牺牲,成长不等于无止境地压榨自己。
更底层逻辑可能是公平原则:认为我现在的付出会换取未来更大的福报,有点道德投机的意思。
不是什么规则都必须无条件遵守,你可以有自己的“选项”。
如果不主动调整,社会默认的规则就是“最大化你的可用性”,但如果你适当地争取自己的位置,就能找到一个更平衡的生存方式。
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并不是物理上的远近,而是体验的差异。
蜻蜓不欠水里的同伴一个解释,而幼虫也不欠蜻蜓一个追随。
哈哈,那就算是我们一起在这个比喻上点了点水花吧!🐉💦
诗意里带点清醒,既有流动感,也有松 ...
使用辅助编程的一些思考
1 引子
最近使用辅助编程比较频繁,也在思考:
它的出现对程序员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对非程序员来说,有了辅助编程是否就能达到程序员的水平?
目前,辅助编程还不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1.1 使用场景
1.1.1 程序员角度
先从程序员的角度看看。
在熟悉的情境下,当我们面对熟悉的问题时,可能会需要编写大量逻辑代码。在这种情况下,机器可以帮助我们自动生成部分代码,从而加速开发过程。
对于不熟悉的架构和语法,机器辅助变成能够生成整体示例和语法正确的代码,从而避免因为语法错误而浪费时间;帮助理解和快速上手,并且更容易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调试过程中,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机器可以提供快速的反馈和解决方案,从而节省我们的时间;对于复杂问题可能无法直接解决,但可以提供一些建议思路,来减少查找和定位的过程。公平地说,与之前手动查找问题相比,提效很多。
辅助编程也有一些问题,如多端联调比较困难;如果一些小众工具没有提供文档,辅助编程工具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
Agent 和 RAG 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实际实现起来比较麻烦。
1.1.2 非程序员角度
再从非程序员的角度看看,一 ...
Edge TTS开源项目简介
免费使用 Microsoft Edge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rany2/edge-tts
1 功能
语音合成支持各种主流语言,并可调节合成速度、音量和音高。我测试了一下,中文
300 字的合成时间约为 3 秒,600 字约为 6 秒。
从效果来看,语气和情感表达比传统技术(相对旧版讯飞)更好,清晰度和准确率也很高。虽然不能定制,但一般用户无需定制,只要合成效果不出戏即可。
2 原理
模拟 edge 浏览器行为,远程调用 microsoft 语音合成服务。
3 安装
1$ pip install edge-tts
4 查看支持的语言和声音
1edge-tts --list-voices
5 合成中文
5.1 命令行调用
1$ edge-tts --text "我正在测试" --write-media hello.mp3 --voice zh-CN-YunxiNeural
5.2 Python 程序调用
12345678import edge_ttsTEXT = "我正在测试"VOICE = "zh-CN-Yun ...
图形化 Agent 工具解析
1 图形化 Agent 工具
1.1 核心组件
机器人 Bot:一个 AI 应用,或称为 Agent
知识库:上传个人数据,机器人可根据其内容进行回复
工作流:将大问题拆解成多个小问题,通过路径实现,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完成特定任务
插件:调用外部功能(Tools)
1.2 使用体验
大模型与其他元素结合,实现完整的目标功能。
功能:调用工具、设置工作流和本地数据(知识库)。
工具:有许多现成工具可供使用。
工作流:前后关系非常直观,像搭积木一样。
2 Coze
扣子是一个 AI 应用开发平台,由字节跳动推出。
相对更 toC,无需编程即可实现 agent 的创建和发布,效果有点类似于 AI
界的微信小程序。
区别
海外版
国内版
网址
www.coze.com
www.coze.cn
登陆方式
需要魔法才能使用
无使用的网络限制
可用模型
OpenAI GPT 系列
字节自研模型/国内常用模型
发布平台
Discord、Instagram、Slack
飞书、微信客服、微信公众号&订阅号
3 Dify
支持本地搭建和使用本地模 ...